以防水建材门市做幌子,暗地里却从事非法资金交易的勾当。短短几年时间,涉案金额竟高达50.8亿元。经过一年多的缜密侦查,今年6月该案成功告破(本报6月21日曾作报道),3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,冻结资金10.41亿元。令人吃惊的是,炮制这起惊天大案的竟是一伙闲散人员,近七成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。昨日,承办此案的巴中警方,首度向媒体披露了详细案情。
家族亲友抱团“发财”
“三无建材”门市每天交易额惊人
去年3月,金融监管部门发现,巴中几家防水建材门市资金交易出现异常,立即向巴中市公安局反映。
巴中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袁跃介绍,当时涉及资金异常交易的共有四家门市,都在巴中城区,打着防水建材的招牌。但这几家看似不起眼的小门市,每天账户上的现金交易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。
经过侦查,警方发现了五大疑点:一、资金交易全部通过网上银行实现。这些门市总是把巨额资金从昆明打到巴中的银行账户上,然后又迅即打回昆明的其他账户上,有时间隔时间只有几秒;二、交易对象都是一些外地机关单位,国营或私营企业,有些企业实力雄厚,银行账户上有上亿元的资金流。三、资金交易金额巨大,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短短半年时间,其交易总额达5亿多元,一般每天交易额高达500多万元;四、网上交易频繁,星期一至星期五上班日期间每天都有交易,一天最高有28笔汇款;五、巴中的这几个建材门市部都是“三无企业”,即无场地,无从业人员,无实质性的经营活动,就是通过工商注册后开通了银行账户,这几家门市经营者之间大多有亲属关系。
根据这一连串的疑点,警方研判认为,这四家门市涉嫌从事非法资金支付结算业务。
调查严格保密 只有几个人知晓案情
因为案情重大,在省公安厅及公安部统一指挥协调下,今年4月21日专案组成立。
“2009年刑法修正案(七)将非法从事资金结算支付业务纳入非法经营犯罪,此案也成为刑法修正案以来四川第一案,没有现成的经验,专案组面临很大的压力。”袁跃说。该犯罪团伙所做每一起案,都是通过网络完成,如果一旦走漏风声,犯罪分子会利用网络交易的特点,瞬间转移资金并毁灭证据。从去年开展前期侦查到今年四月成立专案组,一年多时间内,知晓案情的只有局领导和两名案侦民警,总数不过四五个人。
随着侦查的深入,卷入从事非法资金支付的账户及门市逐渐浮出水面:巴中有14家,成都有1家,昆明25家。昆明的25个账户中,嫌疑人开了7个门市以掩人耳目。
跨省统一行动 最后2分钟锁定核心嫌犯
“这次抓捕行动可谓惊心动魄。”参与行动的巴中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副局长卢志介绍,巴中一次性出动警力百名以上,如此规模在巴中尚属首次。因抓捕目标太多,为防止犯罪嫌疑人之间串通信息,专案组决定在昆明、成都、巴中同时行动。
据报道,抓捕核心嫌犯苟某费了不少功夫。苟某本该在昆明,不料12日晚他突然回到巴中。专案组又了解到他将于14日到成都,正当专案组布置途中抓捕时,他却于13日突然前往成都。14日上午,离统一行动时间不足半小时,苟某行踪还未锁定。直到10点28分,离统一行动时间只有2分钟,三名侦查员才锁定嫌犯。与此同时,昆明、巴中两地,名单上的绝大部分嫌疑人在短短几分钟内被控制。另一路民警对相关银行账号进行查封,短时间内冻结各银行账号1200余个,冻结资金10.41亿元,扣押作案车辆13台。警方查明,自2005年以来,该地下钱庄涉案金额总计50.8亿余元。
据警方透露,这伙犯罪分子在昆明、成都、巴中注册50余家防水建材经营部后,又在各地商业银行开立各经营部的对公银行结算账户。一些公司通过这些账户,把单位资金转移到个人账户上,达到转移单位资金或者逃税的目的。截至案发时,共有云南、四川、重庆等地的2000多家公司、企业成为其“客户”。由于该团伙每次收取交易金额0.4%至1%的手续费。即便最保守估算,非法获利在千万元以上。
35名犯罪嫌疑人中,除1人为成都人外,另外34人均为巴中籍人。他们大多来自巴州区金碑乡苟氏家族,不少人全家参与。共计形成7个小团伙,他们各自独立又相互协作,合伙抱团“发财”。令人吃惊的是,该犯罪团伙成员过去均务农,七成以上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,年龄多在20岁至40岁之间,其中一名最高学历为大专。他们虽然学历低,但智商却不低。他们懂电脑,还钻研法律书籍,希望借助法律知识来规避警方打击。